1
SI體系
SI,是Skeleton Infill的縮寫,顧名思義是將住宅建筑分為“支撐體”與“填充體”兩大部分。S包含所有主體結構包括梁、柱、樓板及承重墻、共用設備管網(wǎng)等;I包含戶內設備管網(wǎng)、室內裝修、非承重外墻及分戶墻。
1961年,美國哈布瑞根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“骨架支撐體”理論,被視為SI體系的前身。國內外多數(shù)鋼結構住宅多以此為基礎衍生而來,如日本的KSI住宅體系、 NEXT21住宅體系、美國的預應力板柱體系及我國的CSI體系和VSI體系等等。區(qū)分SI體系與非SI體系的關鍵點在于除主體結構外的構件是否可以拆卸替換。
SI體系的提出有兩方面的優(yōu)勢,一是住戶可在建筑主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,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,依據(jù)自身經(jīng)濟能力的變化、家庭成員的發(fā)展變化及不同階段的喜好對住宅進行平面及空間改造。二是將一些使用壽命較短的構件與主體結構的壽命區(qū)別對待,比如埋置于主體結構內的管線及配管等設備構件的壽命一般只有20-30年,與主體結構的設計年限50年-100年相比相差甚遠,SI體系可確保住戶在不損傷主體結構的前提下更換設備及構件,從而實現(xiàn)百年住宅的目標。
以下列舉鋼結構體系均可實現(xiàn)SI體系的概念。
2
日本積水住宅β體系
由積水住宅創(chuàng)建的β體系為框架結構,適用于三層四層建造體系,均為工廠生產(chǎn)的高精度高強度的鋼結構構件。積水住宅目前可實現(xiàn)梁位置固定后柱子位置可變,即上下層柱子位置可不對齊,平面靈活度更高。不僅可以靈活布置平面,也能實現(xiàn)角部無柱靈活布置角窗的效果。
β體系中,外墻板運用擠塑成型水泥墻板,此類墻板不僅具備優(yōu)異的耐久耐火等性能,獨特的工藝早就了豐富的表面肌理。除此之外,鎖定工法及墻壁內通氣工法的使用提升了墻體性能及耐久性。
3
意大利BSAIS鋼框架支撐結構體系
BSAIS體系適用于1~8層鋼結構住宅,柱子采用H型鋼,主梁采用大斷面冷彎型鋼,支撐采用角鋼,梁柱通過高強螺栓連接。樓板為帶凹痕的壓型鋼板。外墻板采用雙層墻板體系,外側為普通混凝土預制條形板,內側為輕鋼龍骨石膏板;內隔墻采用輕鋼龍骨石膏玻璃棉。由意大利廠商完成的180㎡的樣板間,從主體結構到室內裝修,由10人經(jīng)歷40天便可完成,其中鋼骨架僅耗時3天。
4
美國Conxtech鋼框架體系
Conxtech鋼框架體系是由美國ConXL公司開發(fā)的一種新型裝配式鋼結構體系,該體系適用于多高層建筑,是由框架梁、框架柱、梁柱連接組件、壓型鋼板組合樓蓋組成,是一種純鋼框架結構體系,采用方鋼管混凝土柱及寬翼緣H型鋼截面梁。
Conxtech體系性的運用了ConXR和ConXL兩種梁柱連接方式,是該體系的核心技術:
ConXR連接形式:梁柱交接處,在柱子的四個側面以楔形的插座鎖定相連,輔以高強螺栓固定完成梁柱節(jié)點拼接。連接節(jié)點處框架柱上下貫通,內部填充混凝土形成鋼管混凝土柱,形成剛性連接節(jié)點。適用于框架層數(shù)不超過12層的結構體系中。
ConXL連接形式:梁柱節(jié)點處,在柱子對角位置采用柱面T型套板相連,梁端套板插入兩個柱面套板之間,就位鎖定后由高強螺栓完成梁柱節(jié)點拼接。與ConRL形式相同,ConXL節(jié)點區(qū)域同樣為剛性連接節(jié)點。適用于框架層數(shù)不超過15層的結構體系中。
5
DBS多層輕鋼住宅體系(Dietrich Building System)
本體系是由美國Dietrich公司研究開發(fā)的輕鋼結構住宅體系,多數(shù)用于4-6層住宅及公寓等建筑,在非地震區(qū)可建12層,DBS多層輕鋼結構住宅體系采用一般美國住宅尺寸,開間4.88米,凈高2.44米。墻體C型鍍鋅輕鋼龍骨采用鍍鋅鋼板制成,局部可采用熱軋型鋼加強。龍骨及樓蓋每隔一段距離均可便開孔布置管線。
DBS體系擁有多項技術,開孔周邊的變形處理保證了截面削弱處的局部穩(wěn)定性,可使樓板開孔直徑達截面高度的80%。墻面為固定在輕鋼龍骨兩側的紙面石膏板,剪力墻需要加設一層鍍鋅鋼板,并用自攻螺絲和輕鋼龍骨固定。樓板采用20mm厚纖維水泥板,并在墻體龍骨與樓蓋梁間填充玻璃棉,兼顧保溫和吸聲隔音的作用。
來源:利達集成建筑,如有侵權,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刪除。
|